當前位置 : 首頁  >  行業新聞
保供穩鍊  砥砺奮進 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信息時間:2022-08-27  訪問次數:851  】【我要打印】【關閉】

------省機械行業協會舉行二屆六次會員(通訊)大會

 

8月26日,省機械行業協會舉行二屆六次會員(通訊)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回顧總結2021年工作,分析當前發展形勢及運行狀況,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聚焦自主創新、數字賦能,弘揚經驗、表彰先進,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進全行業保供穩鍊、砥砺奮進,實現全省機械工業高質量平穩發展,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春江會長代表協會理事會向會員代表大會作工作報告。首先,他回顧分析了全省機械行業發展現狀。他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省機械工業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智能制造數字化建設積極推進,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顯著增強,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态勢顯著。今年上半年,受複雜多變的國内外環境和跌宕反複的疫情沖擊,機械工業出現訂單不足、産業鍊不暢、物流受阻等現象,經濟平穩運行壓力較大。全省機械行業一方面凝心聚力抗疫保産,一方面大力推進“智改數轉”數字化建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和質量持續增長,全行業總體保持企穩回升的态勢和較強的發展潛力。全省機械工業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行業經濟運行承壓前行。2021年,全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7845家,實現營業收入46266.07億元,同比增長22.33%;實現利稅總額3855.13億元,同比增長17.30%,其中利潤總額2899.16 億元,同比增長20.20%。全省機械工業營業收入占全國機械工業總額的17.79%,營業收入增幅高于全國機械工業6.73個百分點,利潤增幅高于全國機械工業8.56個百分點,繼續位列全國各省市前列。全省機械工業現有資産合計50336.59億元,同比增長13.64%;流動資産合計34362.66億元,同比增長15.70%。受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标增幅均比較顯著。企業研發費用1461.97億元,同比增長23.91%,增幅有所下降。全省機械工業投資增速穩步提升,主要行業中,專用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通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增長較快,分别增長35.7%、25.7%、15.8%和13.1%。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全省機電産品出口總額21595.4億元,同比增長17.8%;進口總額11074.6億元,同比增長10.3%。

2022年以來,随着政府穩經濟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和各部門的相互協作下,全行業堅持保供穩鍊促生産,推進“智改數轉”和提質增效,機械工業總體展現了較強的發展韌性和發展動能。上半年,全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0352家,實現營業收入23574.51億元,同比增長7.35%,高于全國機械工業1.91個百分點,其中6月當月實現營業收入4931.14億元,同比增長16.69%。實現利潤總額1158.46億元,同比下降16.39%,其中6月當月實現利潤總額269.06億元,同比增長17.85%。全行業現有資産合計54487.91億元,同比增長14.49%;流動資産合計37437.25億元,同比增長16.16%;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合計734.47億元,同比增長19.53%。

全省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其中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锂離子電池制造、新能源整車制造等新能源裝備行業供需兩旺、增長勢頭強勁,行業增加值增速均在30%以上。從産品産量來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光學儀器、锂離子電池、光伏電池、發電機組等産品産量分别同比增長98.2%、53.2%、45.1%、26.8%和15%,對全省機械工業的平穩運行引領支撐作用明顯。出口形勢總體良好。電氣、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行業出口交貨值分别增長27.7%、7.9%和28.3%。投資保持較快增速,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增長30.4%,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23.6%,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8.7%,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5.2%。

二是行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顯著。2021年全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産業鍊供應鍊自主可控能力有效提升,機械工業創新活力充分激發,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持續湧現。恒立液壓公司創新研制的超大缸徑、超大活塞杆、超長行程打樁船樁架變幅液壓缸及系統交付使用,充分展現了恒立公司為海工行業配套大型液壓缸及系統的強大實力。徐工集團成功研制全球最大旋挖鑽機XR1200E、世界超大型礦用平地機GR5505、國内最大XC9350超大噸位裝載機等,引領行業技術發展;代表中國超級起重機技術創新成果的首台XCA1800、XCA2000投入施工;徐工重型推出全球首款混合動力起重機XCT25EV。中交天和順利下線國内開挖直徑最大的氣墊式泥水平衡盾構機——“聚力一号”,該盾構機可實現全線5000米掘進不換刀,并可确保盾構隧道施工做到“可視、可測、可控、可達”,使高強度、高風險、高污染的掘進作業轉為安全、高效、節能、環保的綠色掘進模式。亞威機床成功研制國産首台智能化多頭聯動高速激光落料系統,該産品通過激光切割技術在連續生産線上的創新研發,實現了創新工藝與控制、智能技術完美應用,填補了國内空白。中車浦鎮車輛研制的蘇州地鐵3号線全球首列全碳化矽永磁直驅列車成功交付,車輛采用永磁直驅轉向架、第三代半導體全碳化矽驅動的永磁驅牽引系統、走行風冷永磁直驅電機等先進技術,處于國内領先國際一流地位。無錫先導智能發布全球首款産能超過9000片/小時的光伏串焊設備和新一代彙流條焊接機、絲印疊瓦焊接設備;在電池制造領域,發布首個光電轉換效率超24%TOPCon智能工廠整線解決方案和絲網印刷核心主設備。中船重工鵬力創新研發質量在線檢測分析系統軟件,該軟件采用了設備信息化、PLC、RFID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生産數據的高效采集及快速存儲,幫助決策者優化設備工藝參數設置,提升生産過程的信息化水平。中船動力集團成功研制船用低速雙燃料發動機,是目前全球最小缸徑的船用低速雙燃料機發動機,采用天然氣作為主要燃料,順應了全球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的發展趨勢。

中天海纜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ROV非金屬铠裝臍帶纜關鍵技術研究和試驗”項目順利通過績效評價;蘇州天準牽頭承擔的“複合式高精度坐标測量儀器開發和應用”和江蘇漢邦牽頭承擔的“超臨界流體色譜儀的研制與應用開發”國家重大專項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南瑞集團參與的“複雜電網差動保護關鍵技術及應用”、天合光能參與的“高效低成本晶矽太陽能電池表界面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等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徐工随車參與的道路與橋梁多源協同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開發”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工程機械再制造協同設計與質量保障關鍵技術及産業化”等榮獲2021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凱龍高科技主持完成的“車用柴油機排氣後處理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21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亨通海洋光網“超大容量跨洋全海域海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等12個項目榮獲2021年度省科技獎一等獎;亞威機床“面向精密钣金加工的綠色智能化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及産業化”等18項目榮獲省科技獎二等獎;徐工基礎“面向大口徑長輸管道穿越施工的成套裝備關鍵技術及應用”等45個項目榮獲省科技獎三等獎;江蘇恒立液壓、江蘇魚躍醫療、江蘇金風科技等單位榮獲省企業技術創新獎;亞威機床榮膺“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優秀企業”稱号。博衆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ER50 型高防護壓鑄工業機器人”等43個裝備被認定為2021年江蘇省首台(套)重大裝備。

三是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全省以智能制造引領産業轉型發展,加快智慧江蘇和制造強省建設,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徐工全球數字化供應鍊平台順利上線,旨在打造行業首家全球最先進的S4/HANA系統,數字化供應鍊系統X-DSC、倉儲物流管理系統WMS、數字化金融系統和智能合約系統,五位一體全力帶動徐工同盟軍共享共赢。中天科技“5G通信基站用電纜數字化工廠”投産運營,新工廠基于5G網絡全連接理念,實施柔性化布局,整個生産運營融入了智能穿戴、安全監控、标識追溯等十大典型應用場景的集成交互,實現了5G智能化生産、智慧化管理及綠色低碳制造理念。無錫威孚高科“智能+5G創新實驗室和新産品孵化基地”啟用,5G創新實驗室有行為工序AI識别、智能質檢、設備健康管理等系統,并在AI算法、大數據分析、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應用方面具有開發能力。南瑞集團自主研發了物聯管理平台、邊緣代理裝置、邊緣計算框架、系列化電力傳感器等智慧物聯體系核心産品,并形成成熟的智慧物聯體系整體解決方案。博衆精工自主研發的集成管理系統與自動倉儲、智慧物流、柔性制造線等硬件體系進行模塊化組合,大大提升了集成服務效益。亞威機床、大全集團等企業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二級節點。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無錫工廠、博世汽車(蘇州)有限公司、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入選2021年中國燈塔工廠名單。徐工“起重機智能工廠大數據創新應用”項目成功入選2021年大數據産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徐州重型機械、江蘇亨通光電、南京康尼機電、江蘇魚躍醫療等8家企業榮獲2021年度工信部智能制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中車南京浦鎮、中天科技精密材料、遠東控股集團、江蘇豐尚智能等10家企業榮獲工信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榮譽。遠東控股集團“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二級節點(電纜制造行業)”、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基于标識解析的跨産業集群協同場景應用”等6個項目被工信部評為2021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徐工基礎“基礎工程機械産品生産精益管控能力”、常州天正“數據分類分級試點項目”、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協同制造與服務工業互聯網平台專用車”等13個項目榮獲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單位。中船重工鵬力(南京)智能裝備系統有限公司“智能燃氣表智能制造平台創新應用”10個案例榮獲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台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入圍名單。南京南鋼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智能煉鐵車間等332個車間被評為2021年江蘇省智能制造示範車間。

四是質量品牌建設邁上新台階。全省機械行業企業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守專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提高産品和服務的質量與綜合競争力。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發布,徐工集團排第395名,并連續三年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唯一入圍品牌。遠東控股以898.98億元的品牌價值,登榜“亞洲品牌500強”,并榮獲“亞洲十大影響力品牌”與“中國(行業)十大領軍品牌”。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南京工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榮獲2021年“全國質量标杆”。江蘇豐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榮獲第六批“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江蘇國茂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生成的“齒輪減速機”等17個産品榮獲“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産品”稱号。中複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龍城精鍛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南通江海電容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獲江蘇省省長質量獎;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大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聖壓力容器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獲江蘇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聚焦齒輪傳動領域的全生命周期内質量屋管理模型”等25項典型經驗被認定為2021年江蘇省“質量标杆”。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等29家企業的産品獲“江蘇精品”認證。

李春江指出,這些成績展示了全省機械行業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顯示了江蘇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展韌性和極大潛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環境依舊嚴峻,機遇與挑戰并存。随着制造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機械工業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依賴進口、重要工業軟件和控制系統受制于人、中低端産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國際化水平亟待提高等問題仍然突出。因此我們要全力把握産業變革的新機遇,厚植我省裝備制造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加快科技創新和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推動全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在總結協會自身主要工作情況時,李春江說:面對疫情散發、原材料價格上漲、電力供應緊張等多種困難影響,省機械行業協會在省工信廳的領導下,在中國機械聯的指導下,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全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為目标,密切聯系行業發展實際,在指導行業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企業調研和咨詢服務,努力推進行業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建設,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對外交流合作,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盡心盡職,協會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一、加強自身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服務支持。協會進一步發揮自身參謀助手作用,積極向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等職能,并及時宣傳和發布相關政策信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了全省機械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一是為政府做好政策咨詢服務。協會參加了省人大組織的全省重點産業發展情況研讨會、省發改委組織的重點領域行業協會專題座談會、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專題調研會等活動,彙報了全省機械行業發展形勢,企業數字化轉型采取的舉措、遇到的困難,向政府部門提出對策建議和政策需求。根據長三角地區重大技術裝備協同發展計劃,向省工信廳提供長三角地區重大技術裝備重點企業推薦名單;組織專家參加省工信廳組織的年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家論證會,從行業角度為項目論證提供建議。配合南京海關開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簽署對江蘇機械制造企業影響問卷調查,向南京海關介紹全省機械行業總體概況以及重點産業集群情況,發揮協會熟悉行業了解企業的作用。加強全省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定期發布經濟運行動态信息。根據中機聯統計範圍,對比全國機械行業和全省工業經濟數據,形成全省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較好地發揮了行業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職能。二是開展新産品、新技術的技術咨詢服務。為配合省、市首台(套)重大裝備認定和科技項目申報等需求,協會積極發揮組織、協調、服務功能,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積極推進新産品新技術和科技成果的服務工作,有力促進了企業的重大裝備和科技成果在行業内的推廣應用。2021年,協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行業專家對江蘇江淮動力有限公司研發的“OTC350高效節能水平對置發動機”、蘇州艾吉威機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無标識三維激光導航智能搬運機器人”等近50項新産品新成果開展技術咨詢。三是提供行業信息咨詢服務。為配合省、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項目的申報工作,根據企業的申請,邀請專家對企業概況和主導産品銷售收入等信息進行審核,積極為企業提供項目名稱、市場占比、行業排名等建議和意見,為南京高精齒輪集團有限公司、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華邦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出具市場占有率、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産品先進性等相關證明和推薦材料。一年來,在協會的推動下,全省機械行業湧現了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充分發揮了協會熟悉行業、了解企業、貼近企業的優勢,實現了為政府和企業的雙向服務。四是推進協同創新,推進江蘇精品培育和團體标準發布。為推動全省機械行業産業鍊供應鍊協同創新,增強産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培育和發展新浦京澳官网平台入口團體标準,發揮協會在标準化工作中的作用,協會根據《新浦京澳官网平台入口團體标準管理辦法(試行)》,對《高強纖維預成型體編織機》等10多項标準進行了立項。經标準立項、起草、形式審查、征求意見、專家審查,在全國團體标準信息平台發布等環節,協會共正式發布7項團體标準,發揮了協會在标準化方面的作用。經協會批準發布的團體标準格式規範、技術先進,具有較好的示範性和推廣價值,是企業申報“江蘇精品”的重要支撐材料,推動了行業标準化和品牌建設。

二、開展科技服務,推動行業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協會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全行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技術進步。一是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的提名推薦。2021年協會提名了37家單位的43個項目申報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經評比,共有18個項目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二是江蘇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的評比表彰。該獎項作為全省機械行業最有影響力的科技獎項,獲得了省内企業的高度認可,近年來,年獲獎數量保持在100項以上。經江蘇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2021年共評定江蘇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7項,二等獎52項,三等獎40項。三是江蘇省機械工業專利獎的評比引導企業加大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推動企業積極開展專利申報和布局,有利于加快新産品新技術的産業化應用和成果轉化。經專家評比,2021年共評定江蘇省機械工業專利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7項。四是全省機械行業創新型先進企業的評比表彰。為在全行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争力,協會組織開展了“全省機械行業創新型先進企業”評選活動。經評選,共授予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單位為“全省機械行業創新型先進企業”榮譽稱号。五是江蘇省機械行業質量管理獎的評比表彰。為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推動全行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引導激勵企業推廣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協會組織開展了“江蘇省機械行業質量管理獎”評選活動。經評比,共授予江蘇蘇淨集團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江蘇省機械行業質量管理獎”榮譽稱号。

三、提供人才服務,做好職稱評審和人才隊伍建設。協會高度重視人才的培育培訓,積極做好人才服務工作。一是做好全省機械行業的職稱評審工作。在省人社廳領導下,協會承擔全省機械工程高級技術職稱申報評審工作。9月,協會在南京舉辦了全省機械行業專業技術人才“數字化在‘十四五’高端裝備制造業中的推廣和應用”高級研修班,邀請了省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和企業的專家為大家講課,共有五百多人參加了培訓11月開展了職稱答辯和評審工作,經評審,共314人通過高級職稱的評審,其中正高級工程師77人,高級工程師237人106人通過中級和初級的評審或初定,其中工程師90人,助理工程師16人二是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活動。機械行業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是保證機械行業穩步發展的基石,為充分發揮和樹立先進典型的示範效應,協會組織了全省機械行業人力資源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評選活動,經組織評審,有16家單位榮獲“全省機械行業人力資源工作先進單位”稱号,有19位同志榮獲“全省機械行業人力資源工作先進個人”稱号,這項活動為我省機械行業人力資源工作再上新台階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三是推動職業技能評價培訓,做好江蘇分中心下屬考試站點管理。協會充分發揮機械工業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組織江蘇各考點做好評價考試和各類技能大賽活動,持續提升行業高精尖人才培養能力,共有524人通過了培訓鑒定并取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其中高級工277人,中級工247人。同時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标準》、當前職業發展狀況以及參培人員實際情況,積極組織江蘇各站點教師、學生加國家、省、市組織的機械行業相關的技能大賽。

四、推進建設國内領先的工程機械産業集群。省機械行業協會作為徐州市工程機械集群發展促進機構項目的承擔單位,按照與工信部簽訂的合同要求,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上下方方面面的協同和支持,完成了項目約定的四項實施目标、建設内容、預期效果和績效指标。在自身建設、公共服務活動、公共服務平台和實體項目建設中,項目總投資24453萬元,經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符合項目驗收要求。

項目完成了徐州工程機械集群促進機構自身條件建設内容,開展了媒體宣傳展示、對外交流、咨詢服務、新産品鑒定等公共服務活動,搭建了集群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了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力。在實施實體項目任務建設中,相關企業采購了關鍵設備,應用了智能化先進技術,實現生産線改造優化提升。項目形成一批核心發明專利,其中,新增發明專利585件,牽頭或參與制定一批國際标準或國家标準。促進機構研究制定了《基礎零部件認證管理制度》團體标準,有效地提高了國産化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率。

通過集群項目實施,統籌協調集群資源,突破和推廣了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構建了較為完備的“零部件-主機-後市場”産業鍊條協作體系,探索“制造+互聯+服務”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和産品質量性能,增強了集群的創新力和競争力,支撐了工程機械領域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鍊現代化,推動徐州工程機械産業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轉移,對我國打造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機械産業集群具有積極的意義和示範效應。

五、推進行業發展,指導分會組織開展業務活動。省工程機械分會按照協會關于徐州市工程機械集群項目實施和驗收工作的要求,在徐州一線實施推進和落實項目的具體工作。分會克服困難,對實體項目一家一家檢查督促,在 2021年底前按要求完成上報驗收資料,确保驗收資料按時通過省工信廳審核。同時,分會對徐州工程機械産業集群進行了一次摸底調研,形成了《徐州工程機械企業情況調查彙總表》,編寫了《徐州工程機械産業基本情況報告》,繪制了《徐州工程機械産業和技術發展絡線圖》。同時積極參加徐州市産業鍊推進大會、徐州--佛山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産業和人才合作發展懇談會、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徐州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産業鍊推薦大會等活動。

省增材制造專委會組織會員單位開展企業運營調研彙報,向省工信廳、省科技廳在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金融等普惠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議;成立江蘇省增材制造專委會智能專家庫,發揮和運用各類技術專家和學者在增材制造方面的專業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作用,促進3D打印行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3D打印技術的應用;組織多家會員單位參加2021中國宿遷綠洽會,彰顯江蘇增材制造全産業鍊的硬核實力。

省機器人專委會作為長三角專委會輪值理事長,組織并參與了2021年杭州國際機器人技術産業論壇,積極推動長三角智能制造的新征程,共同打造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高端産業集群。理事長單位埃斯頓收購CLOOS并完成了焊接技術的技術整合,并在疫情期間反應迅速,第一時間研制生産了包括N95口罩機在内的多種口罩機,且迅速組織生産,為抗疫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省緊固件分會積極開展行業交流,為應對國内疫情、原材料價格問題、限電限産政策,組織會員單位前往江蘇永昊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廣德金恒鍍業有限公司進行考察、交流;與興化市戴南緊固件行業協會進行交流,探讨走出一條“既獨立又聯盟”的新發展之路;召開常務副會長辦公會議,讨論緊固件行業形勢及應對措施,提出從原材料—設備—模具—緊固件制造—表面處理等緊固件産業鍊一體化發展,助推江蘇緊固件産業快速轉型升級。組織參加第十二屆上海緊固件專業展、第二十一屆蘇州緊固件與技術展等展會。

省壓縮機分會注重品牌建設,注冊申請了江蘇壓縮機集體商标,并發布了“江蘇壓縮機”集體商标使用管理規則,向全國同行免費贈送了由分會組織編撰的《壓縮機行業常用标準彙編》。引導會員單位開展标準化工作,申請立項了《一般用變頻無油螺杆鼓風機》、《空壓機用永磁變頻調速同步電動機》等5項團體标準,并積極參加全國壓縮機行業企業标準領跑者活動,分會4家企業上榜,獲得企業标準領跑者證書。分會還積極動員會内企業為壓縮機行業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獻計獻策,向江蘇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捐贈7台科研用樣機,受到了學校師生的一緻好評。

省節能環保分會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将政府有關政策導向、扶持獎勵政策傳達至企業;積極宣傳和發布國内固廢處置的相關政策信息、裝備動态和需求,為企業生産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參加《江蘇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修改座談會,客觀反映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組織會員企業參加國内專業展會,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舉辦《非标制造業企業如何進行智能化改造》專題講座和江陰創新研究院中試成果新産品産業化推介會。

在報告中,李春江對下一步行業工作提出舉措和要求。他說,當今世界局勢複雜多變,國内疫情影響持續,國内外環境複雜性、不确定性加大。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機械工業的“壓艙石”作用,穩定機械工業基本盤的極端重要性,全力保持全省機械工業高質量平穩發展。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着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協同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努力實現機械工業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紮實推動全省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行穩緻遠。

一要加快推進機械工業數字化融合發展。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将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不斷演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正在推動制造業邁入網絡協同、信息物理融合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新時代。江蘇作為傳統的機械大省,我們要積極推進全省機械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江蘇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的轉變。發展機械工業數字經濟,要抓住智能制造這個主攻方向,加快機械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台,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示範工廠、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落戶;鼓勵企業加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彙運用,實現機械工業新業态新模式的創新發展。要持續推進機器人産業快速發展,鼓勵省内機器人企業與國内外企業、研發機構加強聯系,實現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軟件和整機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持續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運用;同時加大自主可控工業軟件推廣應用,提高基礎工業軟件國産化水平。要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等社會資源的作用,健全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評價、服務三大體系,培育推廣一批大中小企業協同數字化轉型典型模式和解決方案,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另外我們要高端關注數字化發展可能面臨的大數據安全、雲安全、供應鍊安全、物聯網安全、新終端安全、區塊鍊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安全挑戰。

二要培育以企業為主體的産業創新體系。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推動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等環節的主體作用,弘揚典型企業的先進經驗,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多渠道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加快構建完善産學研融合、上中下遊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幅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争力,把科技的力量加速轉化為經濟和産業競争優勢。要堅持和強化“企業是主體、産業是方向、人才是支撐、環境是保障”的理念,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支持企業實施自主創新升級工程,通過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參與标準制修訂,不斷提高重點企業創新能力,支持重點企業牽頭建設産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加速培育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推動中小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強變優,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占據價值鍊中高端的自主品牌企業。要充分重視參與國際産業鍊的重要性,鼓勵企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積極及參與新一輪國際産業分工,全方位争取國際話語權,通過建設境外研發基地、全球性研發網絡等方式,積極打造企業的國際競争力。

三要加快新時代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産業和人才深度融合,是實現機械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加快構建多層次的産業人才隊伍,聚焦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鍊水平為目标,大力培養和引進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高層次複合型人才;高度重視工程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職稱評定,發揮協會在高級職稱評審、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技能大賽中的作用,宣傳“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培養一批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要大力弘揚和培育企業家“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鼓勵和支持企業家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切實發揮協會科技獎項目和人才表彰的功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激勵和引導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要吸引更多人才到江蘇創新創業。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是産業創新的主體,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産權創造和保護機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争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形成創新創業良好生态。

四要推動高端裝備産業集群向縱深發展。全省機械工業重點地區、重點行業要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和重點産業鍊建設,對标世界級集群和卓越産業鍊标準,加快推動産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區域協同創新能力,促進創新鍊、産業鍊、價值鍊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産業集群和産業鍊核心競争力。要圍繞強鍊延鍊補鍊,做強産業鍊上的龍頭企業,積極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協同,組織支持龍頭骨幹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協同高校院所、産業鍊上下遊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産業鍊龍頭企業建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力争産業鍊龍頭骨幹企業全部創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争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等“國字号”平台。持續推進技術改造行動,鍛造優勢産業長闆,補齊産業基礎短闆,提升産業鍊供應鍊抗風險能力,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鍊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強化基礎研究支撐,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賦能,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疊代和應用,鼓勵兼并重組,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培育壯大産業發展新動能。大力培育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以拓展制造業價值鍊、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為方向,大力推廣定制化服務、供應鍊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服務型制造新業态新模式,推動制造服務業向專業化、價值鍊高端延伸。

李春江在報告最後強調: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們要堅持守正創新,主動适應新時代新要求,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和創新思維,着力加強基礎研究,着力打好數字化轉型攻堅戰,着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着力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着力加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不斷提高全行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和核心競争力。夙夜在公、隻争朝夕,讓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創新驅動戰略,主動迎接機遇與挑戰,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努力推動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上,通報了協會2021年度财務報告,通報了2021年8月協會二屆五次會員大會以來新加入協會的69家會員或升格的單位名單。會議表彰了2021年度“江蘇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2021年度“江蘇省機械工業專利獎”和2022年“江蘇省機械行業優秀品牌獎”。會議還布置了關于2022年度“江蘇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和 “江蘇省機械工業專利獎”的申報工作。

 

上一條:徐工制訂行業“智造”标準
下一條:《機器人十大前沿熱點領域(2022-202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