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金虎代表
許峰代表
楊東升代表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江蘇是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産業體系完善,各地集“群”聚“鍊”,形成一批有特色和國際競争力的産業集群和産業鍊條。本期《黨代表熱議》邀請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三位代表,從政企不同角度,談談對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思考與建議。 記者:常州是工業明星城市,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進行了哪些實踐? 陳金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為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制造業、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作出科學指引和重要部署。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制造立市、産業強市、質量興市,實體經濟特别是制造業已成為常州最厚實的家底和最鮮明的底色。常州把制造業作為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優勢和最強競争力,全力沖刺“萬億之城”。 常州制造業價值鍊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打造完備産業體系,在産業集群、科技創新、“智改數轉”、重大項目、質量品牌、綠色發展等六大主陣地協同發力,推動地标産業強鍊、新興産業拓鍊、未來産業建鍊,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硬核産業集群。 聚焦産業強市,搶占集群發展“主攻點”,常州出台“創新20條”“産業30條”等重磅政策,累計創建國家級創新研發平台16個。中國工業大獎、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中國天眼、嫦娥奔月、天宮空間站等“大國重器”都有“常州貢獻”。 記者:作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江陰是如何将發展着力點始終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産業強市”的? 許峰:立足新時代,江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堅定實體為本、制造為根,科學統籌産業發展立與破的關系,大力實施産業強市首要戰略、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實現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十九連冠”、中國工業百強縣市“五連冠”,被譽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華夏A股第一縣”。 具體實踐中,突出幾個“聚力”:聚力壯大企業“雁陣”,全力支持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促進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發揮“江陰闆塊”優勢;聚力推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盤活騰退土地3.2萬畝,融資規模達276億元;聚力數字轉型,依托國内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積極放大集成電路封測領域核心産業優勢,緻力把江陰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先進封測基地;聚力優化服務,出台各類産業強市政策,打響“澄心辦·辦澄事”營商品牌。 記者: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徐工進行了怎樣的創新轉型? 楊東升:徐工集團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在行業下行周期的考驗下,堅守工程機械主業,緊緊圍繞産業鍊發展的堵點、痛點,加速攻關、加快布局。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争力的源泉。新時代十年,徐工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始終保持研發投入占比5%以上,建立了“一院一室五中心”的全球協同研發體系;面向“卡脖子”零部件闆塊,加大投入,打造自主可控核心零部件産業;打造技術領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産業鍊,努力把科技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與此同時,徐工進一步健全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精準畫像人才地圖,加快建設具有工程機械集群特色的人才集聚區、強磁場,為産業鍊自主可控、行穩緻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放眼未來,地方政府如何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陳金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常州産業振興之勢日益凸顯,能級躍升之勢積蓄待發,區位質變之勢呼之欲出,政通人和之勢充分激發。 常州發揮科技創新、産業創新、産教融合等綜合疊加優勢,設立400億元科創基金,以1∶4撬動各類社會資本,五年形成2000億元創新投入,加快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體系,讓先進制造業深度參與全球競争、實現并跑領跑。 常州将全力以赴提能級,打造全國青年創新創業最向往城市,推動城市格局“曆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融入長三角都市圈與城市群發展;全面領跑新賽道,牢牢把握城市競争重歸産業主賽道的态勢,着力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産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乘勢而上打造新能源之都;數字賦能促轉型,“十鍊突破、百企領航、千景應用”工程全面啟動,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雙向推進。 許峰:江陰的工作理念,概括起來是12個字:“實體為本、轉型為要、創新為魂”—— 在強鍊拓鍊上下更大功夫。圍繞構建“345”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金屬新材料、高端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等三大千億級産業加快強鍊、擴大優勢;支持新能源、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四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精準補鍊、壯大規模;引導5G通信、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現代物流、健康文旅等五個未來産業有序建鍊、搶先布局。 在轉型升級上下更大功夫。堅持以項目增量促轉型,堅持以工改攻堅促轉型,堅持以“智改數轉”促轉型,早日把全市鎮村工業園區總數由200個減少到30個,确保三年内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實現全覆蓋,到2025年,建成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争創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在科技創新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實施科創江陰三年行動計劃和“霞客之光”創新攻關計劃,集聚高能級創新載體、引育高水平創新主體、營造高效能創新生态,讓江陰産業更高端、創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記者:制造企業該如何在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新型工業化建設中發揮作用? 楊東升:徐工當前發展的定位和目标就是要做到“高質量、控風險、千億級、穩增長”。下一步,我們将堅定信心、勇挑大梁,以智能化加速産業轉型升級、以綠色化引領行業低碳發展、以服務化延伸主業價值鍊創新、以國際化打響全球知名品牌,努力把發展實體經濟的“看家本領”練得更強、更過硬。 我們将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發展的新需求,緊盯世界裝備制造業技術發展的最前沿,以科技創新牢牢掌握競争發展的主動權,全力打造技術領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世界一流創新鍊、産業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