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最新資訊
制造業騰飛,鑄就大國發展引擎

【信息時間:2021-06-22  訪問次數:731  】【我要打印】【關閉】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成就舉世矚目。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革創新,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使我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躍升為制造業大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至202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26.59萬億元,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極大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更穩固

 

走進秦皇島玻璃博物館展廳,一份1921年簽署的合同引人注目。“這是與比利時合資興建玻璃工廠的合同。”講解員介紹,合同簽署後第三年,秦皇島耀華玻璃廠投産,從此開啟了中國玻璃産業發展之路。

 

彈指一揮間,2020年,我國平闆玻璃産量達94572.3萬重量箱,約占世界總産量58%。福耀玻璃更是以25%的市場占有率穩穩占據全球汽車玻璃市場前列。小小玻璃行業見證着我國制造業百年間的巨大變化。

 

制造業生産突飛猛進,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我國工業增加值1952年為120億元,1978年達到1621億元,1992年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2年突破20萬億元大關,2018年突破30萬億元大關,2020年達到31.3萬億元。

 

工業生産能力迅猛增長,主要産品産量居世界前列。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2020年,我國已有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

 

制造業國際競争力顯著增強。2020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達179326億元,連續12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2020年,我國有13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比2012年增加54家。高鐵、核電、4G/5G等成體系走出國門,“中國制造”在全球産業鍊供應鍊中的影響力持續攀升。

 

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

 

5月底,中信重工生産車間内,工人正在緊張地裝配調試。“預計6月下旬這個‘大家夥’就能完成整機調試正式下線,到時候地下工程施工就如虎添翼了!”中信重工礦研院副院長崔郎郎興奮地介紹,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台用于城市豎井全機械法施工的包絡成形豎井掘進機。下線後,相較傳統工法,可提升施工效率超100%,降低施工成本約50%。

 

豎井掘進機的成功研發是我國加速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天問”登火、大飛機首飛,萬米載人深潛器、極地破冰科考船相繼建成交付……一件件大國重器橫空出世,一批批重大裝備實現突破,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

 

制造業重點領域創新成果接連湧現的背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

 

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從2012年到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總額由0.72萬億元增長到1.4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從13.7%提高到34.2%。2016年至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7.7%,研發投入強度由0.94%提高至1.32%。

 

研發成果日益豐碩。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121.8萬件,比2012年增長近3.4倍,制造業每億元營業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1.24件。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專利申請量繼續領跑全球。

 

産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

 

走進長安汽車兩江工廠焊裝車間,數百個機器人靈活地旋轉、搬運、組裝、焊接,暢銷車型UNI-K的白車身随着傳送帶被送往下一道工序。“我們為UNI-K推出了線上下單服務,不管是車型配置、車身外觀還是車内配飾,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個性化定制。”長安汽車兩江工廠總經理範正文說。

 

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需求,離不開長安汽車與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度“牽手”。作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家“國家智能制造示範企業”,兩江工廠沖壓、焊接、塗裝等環節的智能化程度已達到90%以上,可以輕松實現柔性制造、訂單生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入開展智能制造,引領我國産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工信部統計顯示,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産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分别從2015年的42.9%、45.4%和37.3%提高到2020年的49.9%、52.1%和43.5%。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加快,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去産能1.5億噸目标。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制造業加速壯大,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高于制造業平均增速,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别從2015年的11.8%、31.8%上升到2020年的15.1%、33.7%。

 

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成1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83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将增至40家左右;2021年,制造業強鍊補鍊也在加速推進……進入新發展階段,制造強國建設正大步邁上新台階。

 

譜寫制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連續12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一項項可喜的進展,見證着中國制造業的百年變遷,更折射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強國建設取得的新成就。


我國制造業發展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财富,而且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必須将滿足人民群衆需求作為制造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些經驗需要我們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内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求“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明确提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争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産業體系完備、配套齊全,并深度融入世界産業分工體系,成為國際産業鍊供應鍊重要一環。要更好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産業鍊供應鍊,推動國内國際雙循環高效聯動、相互促進。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努力突破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體系化提升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鍛造産業鍊供應鍊長闆,着力補齊産業鍊供應鍊短闆,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無人駕駛等新興産業。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要乘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東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這篇大文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不僅将加速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更将有力帶動我國制造業産業結構、技術結構、能源結構調整,推進産業在國内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同聯動發展。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還要抓住數字經濟新機遇,下好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這盤大棋。要大力推進數字産業化,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推廣。要大力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瞄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化企業在生産、管理、研發和市場各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加快培育發展新業态、新模式。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我國制造業着力深化改革、強化創新、深化融合,制造強國建設正不斷邁上新台階。

上一條:促國産、強内功雙紅利, 優倍儀表半年銷售額實現破億
下一條:工信部召開部分省市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座談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