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最新資訊
“壓艙石”作用突顯 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8%

【信息時間:2024-10-24  訪問次數:49  】【我要打印】【關閉】

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10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GDP)比重31.8%。總的看,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平穩,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重點領域創新取得一批新成果,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趙志國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呈現出三大特點。

一是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顯著。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31.8%。二是重點行業和地區貢獻尤其突出。數據顯示,随着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實施,電子、有色、化工、汽車4個行業對工業生産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一半;國家發揮工業大省、大市關鍵支撐作用,9個工業大省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鄭州、紹興、溫州、合肥等工業大市實現兩位數增長。三是發展動能持續累積。随着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推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4%,尤其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人工智能芯片、服務器等産品産量高速增長。

“工業生産保持穩定,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對宏觀經濟增長發揮“壓艙石”作用,貢獻率接近4成。31個省(區、市)和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增長面均超九成。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增加值占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較去年全年均有提高。工業投資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趙志國表示。

趙志國介紹,前三季度,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累計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建成萬餘家省級智能工廠,13家中國企業新入選全球“燈塔工廠”,中國“燈塔工廠”總數已達72家,占全球42%。紮實開展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已推進近萬家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深入實施工業節能降碳行動,大力發展清潔低碳氫産業和環保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國産首制MARKⅢ薄膜型大型LNG船完成試航,C919大型客機實現國内三大航空公司同時運營,1000千瓦級渦軸發動機取得中國民航局型号合格證,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成功點火。工信部還印發實施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意見、新材料中試平台建設指南(2024—2027年),新批複組建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在杭州成立我國首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為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經營主體穩步發展壯大。截至8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50.4萬家,較2023年末增加4.4%。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5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術企業達46.3萬家。前8個月,規上工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7.5%,高于規上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

信息通信賦能作用持續彰顯。前三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0.7%。大力推動網絡、算力、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持續深化融合應用賦能,5G行業應用已融入76個國民經濟大類,深入融合工業、醫療等重點領域核心環節,“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了1.5萬個。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部分企業生産經營面臨困難,但我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工業體系完整、産業鍊配套齊全、綜合制造成本較低的全球競争優勢沒有改變,推動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在累積增多。”趙志國指出,尤其是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台實施,将持續釋放産業升級的動力、居民消費的潛力、經營主體的活力。工信部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務,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多做貢獻。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在穩增長、擴需求、增動能、優環境方面下更大功夫。

穩住工業基本盤方面,深入推進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實施。支持工業大省、工業大市鞏固優勢、勇挑大梁。同時,助力東北和中西部省份辦好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提升承接産業轉移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擴大有效需求方面,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大智能家居家電消費推廣力度,協同各地加快落實汽車、電動自行車等以舊換新政策,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有關活動,充分激發市場潛力。

增強發展動能方面,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重點産業鍊高質量發展行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研究制定提升産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制造等新産業新賽道。

優化發展環境方面,持續推進降低企業成本,深入開展服務中小企業系列專項行動。強化行業引導,加強标準質量引領、增強行業自律,積極防止“内卷式”惡性競争。不斷完善企業常态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問題訴求,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多舉措推動低空産業發展

發展低空經濟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低空裝備和低空産業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物質載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低空産業發展:

第一個方面是加強頂層謀劃。今年工信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支持低空産業技術裝備創新思路舉措。

第二個方面是加強多場景應用牽引。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多地開展了通用航空器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比如,在新疆石河子召開低空産業創新發展大會,推動建立“幹支通、支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體系;在黑龍江北安召開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現場會,打造無人機農業噴灑、林業防護規模化、常态化應用模式标杆,目标是要将植保無人機平均作業成本降到每畝10元以下。

第三個方面是推動信息技術與裝備發展融合創新。當前我國主要的信息通信企業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企業都積極布局參與到低空經濟中來,各領域創新要素正在加速向低空産業集聚。已開展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及感知網絡技術驗證、應用試點等工作。

第四個方面是完善産業法規标準體系。為提升無人機生産制造的質量,工信部頒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産管理若幹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線電管理暫行辦法》,編制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安全要求》等國家标準,建設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産品信息系統,不斷完善企業和産品的備案管理。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持續加快關鍵技術攻關。聚焦低空裝備本體技術、安全技術、運行技術等方向,體系化推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推動通用航空技術和裝備創新疊代升級。二是不斷加強場景應用牽引。繼續推動優勢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範體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際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低空消費新業态,拓展農林植保、巡視巡檢、應急救援等新模式。三是深入推進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新能源技術與無人機等低空裝備融合創新,開展低空經濟無線電頻率使用研究,按需推進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低空智聯技術發展和模式創新。四是不斷強化法規标準支撐。繼續組織開展相關法規宣貫和培訓,指導無人機生産制造企業合規管理,推動建立貫穿低空裝備研發設計、生産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标準體系,鼓勵低空産業聯盟等行業組織加強企業供需對接、技術交流、标準協同,共同構建良好的産業生态。

持續深化産融合作

深化産融合作是加快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我國産融合作的進展成效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對此,陶青表示,各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創新開展産融合作,強化對“兩新”“兩重”的融資保障,實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優化無還本續貸政策,有力支持工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國家産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資突破萬億元。平台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金融服務,設立了産業轉移、先進制造業集群等24個特色專區,彙聚34.58萬家優質企業、2965家金融機構、741項金融産品,助企融資約10018億元。“今年以來,平台助企融資新增約2900億元,同比增速達40.7%。”陶青說。

“科技産業金融一體化”專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工信部部聯合150多家頭部金融機構,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260個項目搭建了路演對接平台,股權融資金額超過100億元,近20%的企業估值翻倍,正在積極籌劃首發上市。

攜手金融機構聚力支持新型工業化。與工信部有合作的金融機構涵蓋銀行、保險、基金等各種類型,針對制造企業的融資需求,創新推出了專精特新貸、科技成果轉化貸、工業數轉貸等一批特色金融産品,以及“中試險+研發貸”等多種金融組合模式。建成了17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闆。開展“一鍊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推動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同時,開展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鍊”投融資路演活動,促成意向融資金額超過千億元。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持續深化産融合作。首先,抓緊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文件。聚焦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加大科技金融、數字金融、跨境金融、政策性金融等支持力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推進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增加數字賦能。其次,積極發揮國家産融合作平台的紐帶和彙聚效應。加強跨部門涉企信息共享機制,優化平台功能服務,不斷延伸平台為企公益服務能力。第三,深入實施“科技産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充分發揮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供多渠道、可持續的資金保障。聯合相關部門盡快建成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闆,優化實施“一月一鍊”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全國行活動,推動産融更加精準對接。

着力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

以5G、千兆光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當前,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還有哪些部署工作?

趙志國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部署下,工信部紮實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形成網絡、算力和新技術基礎設施全面發展的格局。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基礎網絡。目前,全國已累計建成207個千兆城市,實現“縣縣通千兆”;行政村5G網絡通達比例超過了90%,全面助力強農惠農富農;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占比達到了59.2%,“物超人”步伐持續加快擴大。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和水平位列全球前列。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了246EFLOPS,國家樞紐間20ms時延保障能力全面實現,有效支撐了算力資源配置和數據要素流通。完善中國算力平台和算力互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持續強化算力網絡質量和運行安全監測。人工智能、區塊鍊、量子信息等新技術設施蓬勃興起,現有完成備案并上線為公衆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近200個,注冊用戶超過了6億。

“下一步,我部将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的戰略部署,着力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趙志國表示。

一是統籌規劃骨幹網絡設施。加強省際幹線光纜網絡規劃建設統籌,制定國際通信設施中長期規劃,加快擴展國際海纜、陸纜通達方向,協同規劃和建設國際陸纜、國際鐵路和國際油氣管道等跨境基礎設施,依托沿邊省份打造區域國際信息樞紐。

二是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持續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任務的落實,統籌算力資源布局,有序引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智能算力供給,着力提升算力的利用效率。持續推進算力互聯互通,打造全國統一的算力服務大市場。

三是深化區域間協調普惠發展。支持東部地區先行先試,探索5G-A、人工智能等建設和應用新模式,引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快千兆城市建設,鼓勵西部地區在綜合成本優勢明顯地區合理布局重大算力設施。深化電信普遍服務和“寬帶邊疆”建設,增強農村地區和邊疆地區的網絡覆蓋能力。

四是推進信息設施與傳統設施融合發展。統籌建設高速公路、城市幹線道路沿線車聯網路側設施。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集約部署城市感知終端,統一建設城市級物聯網感知終端管理和數據分析平台。全面建設實景三維中國,搭建數字中國時空基座和數據融合平台。


作者:曹雅麗

編輯:袁海霞

中國新聞工業網

上一條: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舉辦 發布多項舉措促金融科技發展
下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隊”—— 習近平引領金磚合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