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工程機械産業集群
沿着總書記的足迹, 打造國企改革樣闆--- 徐工勇攀工程機械業制高點

【信息時間:2023-02-14  訪問次數:782  】【我要打印】【關閉】

縱貫天地的“太空電梯”、閃轉騰挪的“鋼鐵螳螂”……在《流浪地球2》引爆春節檔電影市場的同時,亦讓這部硬核科幻電影中的特殊“演員”——徐工成功“破圈”。“我迫不及待想說一下徐工,我們拍攝中運用到的‘鋼鐵螳螂’,那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變形金剛,整個拍攝期間我們在徐工看到了很多很多真實的科幻,看到了真正的工業。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因為這些是我們自己人做出來的!” 《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如此感慨。在伴随電影“破圈”、火爆全網的背後,則是徐工硬核實力的體現。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知名資訊集團KHL旗下《國際建設》雜志權威發布的2022 Yellow Table榜單顯示,徐工蟬聯前三,而在2017年時,徐工的全球排名僅僅處于第七位。引發外界關注的是,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競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短短五年時間内,徐工何以一舉超越諸多國際巨頭,實現排名大幅躍升?“總書記的關懷是五年來徐工劈波斬浪、勇立潮頭的最大動力,這五年的時間,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徐工堅毅前行。”徐工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強調。一組數據足以印證過去五年,是徐工發展進程中極其特殊、極為不易、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徐工集團營業收入增長2倍多,出口收入增長近3倍,交上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合格答卷。此外,曆經四年努力,徐工成功完成工程機械核心業務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整體上市,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淨資産收益率均位居國内工程機械行業第一,打造了國企改革樣闆。“我們始終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心無旁骛、聚焦主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企業,奮勇攀登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珠穆朗瑪峰’。” 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黨委書記楊東升如此表示。

自主創新破“卡脖子”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公司的底盤裝配車間,查看智能生産線,我沒想到,更永遠都忘不了,當時,我就站在車橋裝配工位,介紹起重機底盤車橋智能擰緊系統。” 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裝配工藝工程師陳亮向記者回憶道。将時間拉回到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省徐州市考察,第一站就是徐工集團。在徐工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企業核心競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他同時表示,必須有信心、有耐力、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作為一名裝配工藝工程師,2017年,已是陳亮在徐工集團工作的第五個年頭,而自2017年至今的五年時間,陳亮親身感受到了徐工在自主創新層面的不斷突破,他也從一名青澀小夥“蛻變”為一名技術骨幹,鑄就了裝配線上的金牌品質。“其實當時企業在創新上已經有了突破,例如底盤實現自動化流水線作業、關鍵擰緊工序實現自動化定扭。給總書記介紹車間中的這些變化,我心裡是自豪的。當時,我自己也默默許下了承諾,作為一名一線技術人員,一定要在崗位上勤想、多做、敢于創新。”陳亮回憶道。自2017年至今的五年時間内,陳亮把底盤裝配智能化提升作為目标,通過開展底盤裝配數字化檢測及集成應用工作,在工程機械行業裝配線率先突破了數字化在線檢測,保證底盤裝配過程核心系統質量一緻性4.5σ水平。不僅如此,陳亮通過開展大噸位起重機底盤智能化項目,滿足五橋汽車起重機底盤和全地面大噸位起重機底盤柔性化生産,實現産能大幅提升,由原來7天生産1台到現在日産2台,有效支撐了高峰期産能提升。“其實我也沒想到,2017年許下的願望,現在真的實現了。”對于徐工五年來在創新層面的種種突破,作為一線工程師的陳亮,可謂感同身受。五年來,徐工集團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深入研究共性基礎技術,緊緊圍繞産業鍊發展的堵點、痛點等“卡脖子”難題,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布局核心零部件産業自主發展,打造技術領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産業鍊,努力把科技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徐工重型全地面起重機研究所總體室主任、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總設計師的李長青,對于徐工在自主創新層面的持續發力與突破,亦深有體會。“我所攻關的領域是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這是被工程裝備行業公認為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産品之一。近十年來,全體研發人員始終緊盯行業最前沿,堅守創新驅動,加大原創性技術的攻關和突破,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領域創新成果頻頻爆發。”李長青向記者表示。李長青同時介紹,從QAY1200到XCA2600,徐工每兩年就有一款全球吊載能力最強的千噸級全地面産品下線,在全國各個風電場,百餘台徐工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走向市場,供不應求,在風電、石化等施工領域打破外資品牌主導格局。在“全球第一吊”紀錄持續被刷新的背後,則是徐工深挖創新技術護城河的真實體現。五年來,徐工新型電控傳動箱、大噸位濕式橋、負載敏感多路閥等一批高端零部件實現自主控;4000噸級“全球第一吊”、700噸級“神州第一挖”、35噸級“神州第一鏟”等一大批自主研發的“三高一大”産品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國之重器,多項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填補國内空白……截至目前,徐工年度研發投入占比始終保持5%以上;1999年徐工專利數僅為6件,2012年底徐工獲授權有效專利近千件,發明專利102件。當前,徐工擁有授權專利10000餘件,發明專利2400餘件,國際專利180餘件,累計擁有行業最多的7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産品。“未來,我們将立足崗位,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新研發工作中去,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狠抓超大噸位起重機技術攻關,推動超大噸位起重機的研發應用,不斷提升産品的核心競争力,将核心技術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李長青信心滿滿地表示。

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同盟軍”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指出:“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對此,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領頭羊——徐工掌舵者楊東升,無疑深有感觸,其表示:“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的國有裝備制造業企業,我們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搞好制造業’的諄諄囑托。”而秉承“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價值觀,徐工不斷優化産業布局。據悉,徐工目前打造形成起重機械、土方機械、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道路機械五大支柱闆塊和礦機、高空平台、環衛機械、農機、港機、救援保障等十大戰略新興産業;面向卡脖子零部件闆塊,加大投入液壓件等,打造自主可控核心零部件産業。不斷優化調整的産業布局背後,是徐工持續提升的産業競争力。如徐工起重機械、移動式起重機、水平定向鑽位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機躍升至全球第二,道路機械、随車起重機位至全球第三,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穩居全球第一陣營,裝載機、礦山露天挖運設備、自行式高空作業平台居全球前五,挖掘機成長為國内第二、全球第六。“攥指成拳,合力緻遠”,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當前正加速重構,面對如此現狀,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領頭企業的徐工,正積極發揮自身“鍊主”作用,全力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行業“同盟軍”。2022年金秋時節,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徐工技師學院”)收到一份來自江蘇朗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朗恩”)的感謝信,信中對合作以來徐工技師學院在服務企業發展、賦能技能人才等方面給予該公司強有力的支持和幫扶表示感謝。不僅僅是發出感謝信的江蘇朗恩,與徐工合作的聖邦董事長姜偉也有類似感受。在姜偉看來:“聖邦液壓是徐工一手扶持起來的,質量、技術、生産全方位的立體式對接,保姆式幫扶,無微不至。沒有徐工就沒有聖邦,更沒有液壓閥多領域的國産化替代。”公開報道顯示:“在徐工的大力幫助扶持下,聖邦已經成為頂尖的民族品牌。先後在高端精密液壓件的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打破了部分零部件依靠進口的不利局面。”作為徐工的總部所在地,江蘇徐州有着“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而近年來,徐工亦發揮自身帶動作用,助力徐州培育壯大“一号産業”,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産業集群。如2022年7月19日,徐州高端智能制造産業園第二批項目開工活動舉行,徐工環境高端環衛裝備智能制造新基地作為本次開工建設的項目之一,總投資14億元,産品涵蓋清洗保潔、固廢收轉運、管網維護及城市排澇、除冰除雪四大類産品,達産後可年産環衛裝備1萬台,年産值40億元。徐工基礎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徐工智能化攪拌機械産業基地、徐工集團高端零部件産業基地……簡單梳理可發現,近年來,諸多徐工旗下項目正在徐州五縣(市)“遍地開花”。“如今,徐工穩居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占徐州市工業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成為産業強市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徐工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徐工作為帶動全球4000多家上下遊企業的‘鍊主’企業,正通過打造全球最齊全、最完備的工程機械綜合産業鍊,帶領中小企業共克時艱。進一步健全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精準畫像人才地圖,加快建設具有工程機械集群特色的人才集聚區、強磁場,為産業鍊自主可控、行穩緻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楊東升如此表示。

“雙引擎”驅動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指出,我們國家市場空間很大,尤其近年來很多重大基礎設施起到了拉動作用。“‘鐵公基’和新基建共同構成國家基礎設施網絡,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統籌發展與‘兩個加快’,讓徐工看到了市場的春潮湧動。通過分析工程機械市場有三年左右好前景,徐工堅實抓住國家新時代新基建的大機遇。”徐工方面如此表示。那麼如何更好抓住眼前機遇呢?數字經濟浪潮下,數字技術正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徐工亦正跑出“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度”。“一是利用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徐工加強打造數字化能力,探索制造業服務化轉型新課題。”徐工方面介紹,“二是大力建設漢雲平台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僅賦能徐工,還賦能更多行業,成為支撐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新的大國重器’,還能打造新産業、新業态。”2014年,徐工成立了專業化公司專門從事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漢雲平台從賦能徐工到賦能龍頭企業,積累了大量通用知識與經驗,賦能了建築施工、有色、高端裝備制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70多個行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年後的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現場饒有興趣地觀看了工業互聯網平台演示,當時漢雲平台接入設備40多萬台。“我給總書記彙報了8分鐘工業互聯網,總書記要求工業互聯網不僅要連線國内,也要鍊接‘一帶一路’國家。”徐工漢雲創始人、CEO 張啟亮如此回憶。而經過五年的發展,漢雲平台接入設備涉及2000多種類型,覆蓋“一帶一路”沿線80個國家和地區,平台能夠支持95%以上工業協議為上千家企業提供服務,被評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根據全球權威報告,漢雲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二。徐工方面更表示,有信心把它打造成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新的大國重器”。最新信息是,2022年11月9日,“2022·‘鼎革獎’數字化轉型先鋒榜”在《哈佛商業評論》創刊百年中國年會上隆重發布,徐工機械憑借“徐工全球數字化供應鍊項目”從200餘家企業中脫穎而出。在徐工方面看來,時隔四年,其再次榮獲“鼎革獎”數字化轉型先鋒榜,“這是對徐工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以及影響力的高度肯定”。“五年時間,作為徐工快速發展的親曆者,我真切感受到了企業正在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在陳亮看來,物聯網時代,其作為一名技術人員,作為徐工的一分子,“我也希望可以在創新上繼續發力,進一步提升裝配智能制造水平、降低現場工人勞動強度,助推企業向前邁進”。而在以“數字化”加速自身轉型升級的同時,緻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徐工,亦瞄準“雙碳”戰略,在以綠色化引領行業發展的同時,持續提升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水平。近日,由徐工新能源承建的徐工技師學院新能源建築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此為徐工新能源首個投入使用的項目,标志着其在新能源産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據了解,該項目位于徐州市銅山高新區徐工技師學院校園内,裝機總容量1.5MW,采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設計壽命周期25年,無噪音、無輻射、無污染,年均發電量約151.5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标準煤約84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21噸、二氧化硫排放約45.5噸、氮氧化物排放約22.7噸。徐工技師學院新能源建築發電項目,僅僅是徐工踐行“雙碳”戰略的一個縮影。2022年3月,徐工集團與國家電投、玖行能源、無錫蘭斯頓舉行合資簽約儀式,進軍換電裝備生産、換電站建設推廣為主的補能産業;6月份,徐工集團與協鑫集團簽署新能源母基金戰略合作協議,并在儲能及動力電池PACK項目上開展合作;8月份,超百台徐工XE270E純電動挖掘機集體出口南美市場,“一舉創造了中國新能源挖掘機出口第一大單的新紀錄”……“緊扣‘雙碳’戰略要求,積極推進綠色設計、綠色産品、綠色制造、綠色施工,加快突破新能源、電動化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新能源動力集成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為産業鍊自主可控、綠色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徐工方面如此強調。李長青也表示:“我和團隊也将緊抓‘雙碳’目标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繼續探索起重機在風電等清潔能源應用方面的新工法、新技術,培養更多的青年工程師,讓更多的中國制造起重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助力全球清潔能源建設,讓中國建造、中國效率、中國奇迹不斷刷新世界的認知。”

全球布局劍指“世界一流”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指出:“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家一定要有戰略定力,進一步拓展廣闊的海外市場。”五年砥砺前行,包括“一帶一路”在内的廣闊海外市場早已遍布“徐工金”。2022年7月,徐工巴西舉行投産8周年暨第12345台産品下線儀式。據悉,自2014年6月正式投産以來,徐工巴西各項經營指标均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在過去的12個月,徐工巴西滿産高産,銷售業績翻番。有關數據顯示,在2022年上半年,按照“上去了就不下來”的增長原則,徐工巴西銷售收入再上新台階,在2021年同期取得200%增長的基礎上,再增長200%,徐工方面表示:“實現曆史性突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5月18日,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産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與徐工巴西簽訂了首批礦山設備采購協議,引發外界廣泛關注。“中國企業成為我們的供應商,讓我們能夠借助中國制造業幾十年發展所積累的規模和技術,推動巴西工業化建設實現更好發展。”親身經曆了與徐工巴西洽談的淡水河谷采購代表馬可·布拉加感慨道。引發市場關注的是,在競争激烈的海外市場,徐工巴西成功的秘訣何在?據了解,在過去兩年,徐工巴西持續進行産能改革,重組産線、完善結構、調整制度、優化流程,最終産能提升3倍,人均産出率提升80%以上。同時,對經銷商體系建設進行重點管理,形成了定期拜訪經銷商、定期召集經銷商會議和定期制定經銷商策略的管理模式。過去一年,公開市場經銷商新增網點超10家,銷售收入增長240%。“在新業務方向,徐工巴西抓住大宗商品走強時機,多次中标淡水河谷等企業大單,在礦山市場實現重大突破,挖機、裝載機、平地機均實現大噸位、大馬力的産品銷售。”徐工方面同時介紹,内部管理人員作為中堅力量,先後共提出80多項降本增效方案,節省大量成本。“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在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密集出海的大背景下,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徐工亦不例外,而徐工巴西僅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一個國際化、世界級的企業,必須大踏步地進入國際高端市場。同樣,沒有國際化的拓展、沒有國際市場的打拼,徐工難以成為一個世界頂級企業。”徐工方面如此強調。毫無疑問,徐工目前已邁出穩健的出海步伐。截至目前,徐工擁有外籍員工3000多人、全球5大研發中心、10多個海外制造基地和KD工廠、70多家分子公司和辦事處、300多家經銷商,産品出口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如此,徐工旗下挖掘機等産品批量進入歐美高端市場,礦業裝備成功運用于世界礦業巨頭,連續保持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第一的位置,其遍布全球的銷售及服務網絡能夠滿足各國用戶全方位的需求與服務。而卡塔爾2022年世界杯主體育場建設、全長480公裡的肯尼亞蒙内鐵路施工項目、非洲最大的丹格特石油煉化項目等一系列大工程在全球的落地生根,讓徐工在中亞、非洲、中東、亞太等區域的品牌知名度達到了90%以上。浙商證券分析師認為,工程機械為中國當下優勢産業,中國公司能依賴規模經濟、産業鍊優勢、運營效率優勢取得全球龍頭地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将在完成國内的進口替代後在全球取得相當的市場份額,從中國龍頭走向全球龍頭。“徐工将堅定實施國際化主戰略,搶抓國際市場良好機遇,加快‘研産供銷服融’全價值鍊、多模塊的全球戰略布局,‘高舉高打’全球高端市場,全力以赴開拓增量市場,持續提高國際化收入占比,打造極具競争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楊東升如此強調。

 

上一條:搶占中國制造“智”高點
下一條:市委書記宋樂偉帶隊 | 推動徐工與國家能源集團深化交流合作 促進互利共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