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6月22日舉行的第十八屆“世界品牌大會”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有限”)捧回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證書”,“徐工”以923.97億元品牌價值位居榜單第64名,并連續8年蟬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榜首。 作為一家根正苗紅、有紅色基因的企業,徐工前身系抗日戰争時期成立的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在78年的發展曆程中,公司先後經曆了黨和國家的革命、建設、改革和複興等多個曆史階段,不斷繼承發揚紅色基因和“一根筋”的“登頂精神”,并通過國企混改、技術創新等系列舉措不斷激活體制機制,突破“大國重器”核心技術,在改革創新中承擔起引領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發展,争奪世界工程機械話語權的重任。 根據徐工珠峰登頂誓師大會上制定的“珠峰登頂三步走”行動計劃,公司正全力沖刺2035年攀登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珠穆朗瑪峰”的登頂目标。 在徐工的檔案館裡,材質不同、形狀各異的地雷、拉雷、手榴彈和迫擊炮彈靜靜地被珍藏着。看着這些見證曆史的“信物”,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000425.SZ)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徐工人血液中流淌的紅色基因注定了我們的初心就是對黨忠誠、為國争光。78年來,我們心無旁骛、一根筋堅守,始終承載着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大任,肩負着民族裝備制造業振興的光榮使命。” 紅色基因 固本立根 幾間農舍、幾把榔頭锉刀、一座小匠爐、一台手搖小鑽床和一台四匹馬力的小柴油機,幾乎是徐工夢想勃發時的全部家當。 1943年3月,徐工前身魯南第八兵工廠在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華興鐵工廠的基礎上整編成立。此後曆經7次輾轉,經曆過槍林彈雨的魯南第八兵工廠在1953年最終搬遷至江蘇徐州,随新中國建設大潮一起進入到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78年的發展曆程中,徐工已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宏大、産品品種與系列齊全的千億級龍頭企業,不斷通過技術革新打破了少數工業發達國家的壟斷,實現了對國外同類型企業的趕超。 記者梳理發現,徐工曾創造出諸如“神州第一挖”和“全球第一吊”在内的諸多國内乃至世界第一的成績。例如,從誕生新中國第一台汽車起重機、蒸汽壓路機,到如今制造出世界第一的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和中國最大的700噸級礦用挖掘機、全球首次應用的無人集群道路機械,徐工正引領中國自主品牌裝備制造企業實現了快速崛起和綜合實力的跨越式提升。 “徐工是一家根正苗紅,有紅色基因的企業,堅持黨的領導是沒有中斷過的光榮傳統。我一直講,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政治優勢,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純正的紅色基因。”王民告訴記者,如今紅色初心和國家使命通過徐工人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成為了凝聚全體徐工人的強大精神支柱。 徐工能不斷發展壯大,得益于什麼?王民表示:“現在我也跟很多人講:得益于黨的領導,得益于好的政策、好的環境、好的體制、好的機制,得益于一代一代的徐工人這種艱苦奮鬥的昂揚鬥志,得益于這種永不服輸、對黨忠誠、為國争光的紅色基因傳承。” 據了解,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徐工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已逐步内化為艱苦奮鬥、永不服輸的“一根筋”。“我理解的‘一根筋’就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要百折不撓,要心無旁骛,要耐住寂寞,這樣才能把事情做成,也才能做好。”王民表示,但“一根筋”不是沒有創新,不是沒有策略,尤其是在實體經濟、制造業很艱難的時候,在市場不太好的時候,在企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更需要這種精神來支撐。 改革為矛 創新作盾 紅色基因需要不斷繼承和發揚,跨越發展更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 作為江蘇省徐州市的一家市屬國有企業,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在1989年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式組建成立。伴随着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和創新也貫穿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全程。 王民表示,徐工成長為世界級企業的發展經驗,最根本的是成功地把國有企業的職責使命轉化為自身發展的目标願景,把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轉化為自身發展的經濟優勢和核心競争力。 而改革意味着革故鼎新,破除積弊。回憶起企業在改革開放後經曆的發展曆程,王民總結道:“我們挺過了1999年到2003年觸碰改革的陣痛期等不同的階段,最終成為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千億級企業。” 事實上,從抗日戰争的炮火硝煙中走來的徐工,正不斷通過改革煥發出“老國企”的新活力。今年3月16日,徐工有限召開增資擴股後的首次股東會,全票通過了新修訂的公司章程,并組建了新一屆董事會、監事會。此次股東會的召開,也标志着徐工有限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收官,标志着市場化改革跨出了關鍵一步,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承擔“做大做強做優裝備制造業”的使命,徐工正不斷突破自主可控的高端核心技術。目前,擁有有效授權專利7644件、發明專利1787件、關鍵核心技術530多項,其中30%以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PCT國際專利81件,成功完成了5項國際标準的制修訂,将标準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擁有了技術話語權,登上了國際标準制定的舞台。 據介紹,按照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的目标,徐工已經初步打造形成了産品種類齊全、配套體系完善、覆蓋工程機械全價值鍊的産業體系。 王民表示,改革是徐工發展壯大的内生動力。公司的發展史表明,改革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公司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隻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持續獲得發展的生機活力,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而創新是徐工發展壯大的最核心競争力,通過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全系列主機三大領域的全面突破,将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徐工集團迎來了全面自主創新的嶄新時代。 大國重器 “圈粉”世界 随着國内“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的推進,徐工專門為風機吊裝研制的1600噸起重機正經常面臨“一機難求”的局面。 在這一高端裝備制造産品熱銷的背後,徐工不斷突破了液壓系統等關鍵技術。公司旗下的起重機和挖掘機等“拳頭産品”也在構建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了更高質量發展,在“一帶一路”中走向了世界。 據了解,2020年,徐工主導産品起重機和挖掘機呈現出産銷兩旺、供不應求的态勢。其中,起重機全線産品銷量大幅增長,出口市場占有率近50%,穩居行業第一位。當年11月,國内首創、超大噸位電傳動輪式裝載機XC9350下線,徐工再次打破國際超大噸位裝載機技術壟斷,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家具備35噸級超大噸位裝載機生産能力的企業,一躍跻身全球超大噸位裝載機領導者行列。 “如今,我們很多研發成果、先進應用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主可控的硬核技術,真正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徐工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湧現出了像千噸級輪式起重機伸縮液壓缸、超大噸位挖掘機液壓缸這樣優秀的零部件産品,超大噸位起重機油缸配套率提升至87%;120噸、200噸礦挖“四輪一帶”實現國産化配套,打破了中國核心零部件長期受制于人的困局。 而國際化正是徐工發展壯大的戰略支撐。徐工目前在德國、巴西、美國、印度和奧地利等擁有10多個大型制造基地和全球KD工廠,外籍職工3000名,産品出口187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收入占比30%。特别是作為“一帶一路”的拓展先鋒,徐工産品在“一帶一路”沿線覆蓋97%的國家和地區,其中3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占有率第一;漢雲平台目前已連接80多萬台設備,包括近3000種設備型号,同時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海外營銷和服務備件體系,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以徐工為首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躍居全球前五強中的三席,徐工引領行業打破了世界工程機械産業發展長期由歐美日企業主導的曆史和競争格局,已經成為高端裝備制造的“國家隊”,世界工程機械強有力競争者。 據了解,2021年是徐工“珠峰登頂三步走”戰略的扛鼎之年。随着整體上市的加快推進和體制機制的全新轉變,公司将有更多資源用于公司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新産業發展、國際化拓展、并購與合資合作、補充流動資金等,進而推動戰略目标的落地。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産業奠基者和開創者,我們始終承載着中國工程機械産業發展的大任,肩負着民族裝備制造業振興的光榮使命。”王民表示,未來我們的目标是2025年前繼續保持中國第一位置、挺進世界前兩強,2035年最終實現全球産業的“珠峰登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