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能鑒定
鍛造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技能人才力量

【信息時間:2021-06-29  訪問次數:894  】【我要打印】【關閉】

——我國技能人才工作述評

祖任平

01

 “China……”在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随着主持人宣布獲獎信息的聲音,年輕的一線焊工裴先峰獲得銀牌。中國首次參賽即實現了獎牌零的突破。

時間撥向2019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一群平均年齡不超過22歲的中國技能健兒,不斷躍上大賽領獎台,閃耀全場。16枚金牌、14枚銀牌、5枚銅牌及17個優勝獎,蟬聯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再次刷新中國技能競技的高度。

這不同平凡的跨越,是耀眼的時刻,是值得記憶的曆史瞬間。從中國走向世界,從平凡走向卓越,中國技能進入世界的視野,展示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強大自信。

翻開中華民族史冊,四大發明、瓷器絲綢紡織曾經讓世人驚歎,但中國制造貧瘠、技術技能人才凋零,也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猶記得,上世紀20年代,因為既無拖拉機手也無熟練的機械維修人員,“數量很少的拖拉機成了一堆廢鐵”的辛酸;猶記得,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産品和技術都要依靠舶來,洋火、洋布、洋灰這些生活用品都被老輩人冠以“洋”字的無奈……

百年波瀾壯闊,百年風雨兼程,百年滄桑巨變。從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到大飛機C919,從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号上天到天問一号首次探火,從第一艘沿海客貨輪民主十号到第一艘國産航母……無數個第一的偉大跨越,讓中國制造潮湧東方、照亮世界,托舉的正是一代代大國工匠。他們運斤如風、削鐵如泥,斷長續短、鬼斧神工,在百年奮鬥中不斷書寫着中國制造的傳奇,将“中國工匠”“中國技能”寫進了世界曆史。

一組數字,讓技能人才“光陰的故事”更富吸引力——到2020年底,技能人才總數已經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約5800萬人,全國技工院校2400多所。2016年以來,全國職工推出技術革新項目214.5萬項,發明創造項目80.8萬項,折射着崇尚技能、尊重創造的中國不斷釋放的巨大魅力。


02

1959年,全國新技工培養訓練展覽會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隆重開幕。正殿中央,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培養技術人材,是我們國家根本之圖”金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首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賀信中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跨越時空的呼應,彰顯着一個百年大黨對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的重視。

時間回撥到上世紀30年代。那時,蘇區極度缺乏槍支彈藥,經濟困難。在毛主席的支持倡導下,各蘇區開展了包括技術工人、企業在内的革命競賽。陝甘甯邊區“趙占魁運動”、晉綏邊區的“張秋鳳運動”、晉冀魯豫邊區的“甄榮典運動”如火如荼,技術工人你追我趕,形成一股創新技術、積極工作的高潮。正是這樣熱切的創新期盼、急切的學習渴望,讓中國技能人才在偉大征程中,敞開胸襟不斷大步邁進。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滿目蕭條,百廢待興”的“一張白紙”,一個工業極端落後的“家底”,毛主席發出“現在我們能造什麼”的憂慮:“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工廠辦技工學校培養技術工人是一個好辦法。”“提高勞動熱忱,發展生産競賽,獎勵生産戰線上的成績昭著者,是提高生産的重要方法”,一窮二白的中國,到處是技術工人奮鬥的身影,讓中國制造一開始就充滿了傳奇。

時代的進步、改革的潮流,開啟了一扇春天的窗口。但那時,與西方相比,中國制造、中國技能的差距,依然很大。中國技能,需要找到一把鑰匙,打開融入世界前沿、時代潮流的大門。

“就像風一樣快……我們現在很需要跑!”“工人階級要為實現四個現代化作出優異貢獻”“如果不管貢獻大小、技術高低、能力強弱、勞動輕重……這怎麼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要經常幫助專業技術人員進修,給他們提供自學條件。”鄧小平同志對于技術工人隊伍建設、技能發展的深邃思考,為技能人才、技術工人打開了奔向春天的大門。江澤民同志為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題字:“全國技術能手”。胡錦濤同志強調“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産品”。改革開放的大潮,沖破“技能低人一等”的思想桎梏,給技能發展帶來嶄新的天地。很多人的命運柳暗花明,很多人的夢想破土而出,打開了人們,尤其是技能青年對未來的想象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關心技能人才,多次對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這些重要論述為技能人才隊伍發展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駛入了快車道。

從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到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意見,從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重要指示到為首屆全國技能大賽緻賀信……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斷湧現,更多青年把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一股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濃厚風氣。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在艱難中奮起,又在接續奮鬥中不斷向前,有激情燃燒的奮鬥,有堅持不懈的嘗試,中國技能在偉大思想的引領下,爆發出巨大的勢能,一路奔湧向前。


03

翻開德國聯邦政府出版的《德國概況》一書,有這樣一句話:“德國是一個原材料匮乏的工業國家,它依賴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力量。”良好的職業教育孕育出優秀的技能人才,讓德國制造成為享譽全球的名片。

歲月奔流,長風浩蕩。中國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的教育培養,在民族危難之時發轫,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之中發展,在民族複興之路上興盛,畫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曆史軌迹。

1942年,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在陝甘甯邊區創辦了培黎工藝學校,采用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将先進的技術帶到了大西北農村,培養了一批能吃苦、講實幹的技術人才。有人說,在當年偏僻落後的山丹出現培黎學校,不亞于一場啟蒙運動。正是一開始就重視技工教育,勇于接受先進教育理念,讓中國技能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救濟失業工人,校辦工廠、廠辦學校大量出現,有計劃培養後備技術工人;改革開放後,“應該考慮各級各類學校發展的比例,特别是擴大……技工學校的比例”,技工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黨的十八大以後,大力發展、系統規劃技工教育,堅持需求導向、深化改革、特色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多元辦學,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等不斷湧現,具有中國特色的技工教育發展體系已經成型,技工教育成為技能人才隊伍發展壯大的搖籃。

工人不識字,成立工人文化宮,創辦識字班、夜校、職工業餘學校、工農學校,進行識字教育;技工缺經驗、缺技術,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新開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應對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改善新職業人才供給質量結構,加強新職業培訓工作……持續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企業行業為主體、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技能人才培養既是理論的,也是實踐的。實踐是培養技能人才的廣闊天地。在戰火紛飛中,用大錘敲擊鑿子,在無縫鋼管的内腔刻制大炮筒的來複膛線;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艱苦歲月中,“工地是戰場,工地是課堂”,把字寫在工具上、門闆上、木柱上,學技術學知識;脫貧攻堅戰中,實施技能脫貧千校行動,進行技能扶貧。穿越時空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以實踐為課堂,在祖國大地上用創新書寫技能故事。

時代在變,産業在變,職業也在變。适應時代變化,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互聯網營銷師、農業經理人等新職業培訓方興未艾,無人機應用、3D打印、物聯網應用等一大批新專業和專業方向應運而生,新興産業亟需的高技能人才正在加速培養……

因為技工教育,很多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很多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很多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1950年,年僅16歲的耿鼎進入重慶一所技工學校學習,畢業後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并擔任昆明重機廠總工藝師;2015年,來自四川涼山的阿木約布,經過珠海市技師學院與涼山州農業學校共同培養,成了珠海一家公司的車間班組長;寶鋼技工學校畢業生王軍,兩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稱為“藍領科學家”;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胡耿軍成為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金牌獲得者……他們就是技工教育的見證者,也見證着中國技能成長的步伐。

國家的競争,是人才的競争,也是教育底蘊和教育實力的比拼。日益興旺的技工教育,為技能人才培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為衆多有志于學技能的孩子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也不斷培厚培深着技能強國、制造強國的根基。


04

20世紀50年代,我國建立和實行八級工資制,工人的技術等級與工資等級挂鈎。有人對此進行比喻,八級工就像武俠小說裡的頂尖高手,不僅受人尊重,工資也比一般工人高。那個年代,很多技術工人以成為八級工為奮鬥目标。

2020年,酒鋼集團能源中心的一線技術工人、首席技師杜均通過了甘肅省人社廳組織的工程技術領域高級職稱評審,破格獲得正高級工程師職稱,成為甘肅首位“工人專家”。

從技術工人到“工人專家”,從八級工到高級職稱,這是激勵使用技能人才的一個縮影,更是一個時代給予技術工人、技能人才地位的認可和尊重。

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奮鬥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讓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讓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的尊嚴、社會的公平正義實實在在地體現在待遇報酬上,激勵着他們努力拼搏、刻苦鑽研。蘇區工人按其技術水平給付工資,造槍奇才劉貴福每月津貼是總司令朱德的近六倍,八級工待遇超過了廠長,那時,經濟困難下,技術工人的待遇保障,顯示着他們的卓然地位。

時代不會虧待技能追夢人。2008年,在3997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名單上,有400名高技能人才赫然在目;2010年,廣州對“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的冠軍、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教師陳立準,破天荒地重獎20萬元;2019年,深圳出台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重獎100萬元的政策……“這在以前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有人這樣說。這個夢,折射出技能人才待遇的巨大改變,反映出技能人才地位的極大提升。鼓勵實行年薪制、協議薪酬制、專項特殊獎勵……政策的不斷改革完善,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獲得感、幸福感。

從實行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制度到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再到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從分批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到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再到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從職業資格評價改革到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不斷發力,改革不斷破冰,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天花闆”被打破。“科學家造夢,工程師作圖,技能人才做工”,這種楚河漢界、泾渭分明的職業分工,也正在走向融合。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1954年,郵政部發行了一套主題為張名山“反圍盤”和主題為王崇倫“萬能工具胎”的特種郵票,讓人體會技能之美;1995年以來開展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活動,讓人感受技能人才之重……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當選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成為全國勞模,站上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領獎舞台,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室、青創先鋒工作室不斷湧現,崇尚技能的氛圍日益濃厚。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技能人才的政治、經濟、社會待遇的不斷提高,激勵着廣大技能人才,尤其是更多青年走上了技能報國、技能成才之路。


05

冬日的廣州,繁花似錦,暖意融融。

2020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這裡落下帷幕。2557名選手在86個比賽項目切磋技藝。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社會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

大賽現場,是技能展演的饕餮盛宴,是實力的展現、本領的比拼,更是一個彰顯中國技能水平的窗口。“這些年輕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繪就了成才之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技能人才也有輝煌的人生。”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中華技能大獎的中車首席技能專家羅昭強這樣感歎。

“增加生産各争先,勞動競賽勝往年,優勝題名紅闆上,懶疏寫在黑闆邊。”這首當年蘇區流傳的歌謠,唱出了工人與工人之間、工廠與企業之間,你追我趕,實現技術革新的情景。正是這樣的競賽,讓技術工人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覺悟大大提高,生産效率大幅度提升。

“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台,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從延安時期山溝溝裡的革命競賽到20世紀50年代的企業工人技術比賽、技能比武,從全國首屆青年奧林匹克技能大賽到“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從“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到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從“三區三州”職業技能大賽到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從全國技能大賽到世界技能大賽,蓬勃開展的技能競賽,為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了圓夢舞台。

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步形成了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全國技能大賽為龍頭、全國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和地方各級職業技能競賽以及專項賽為主體、企業和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技能大賽體系,廣泛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獎。近年來,我國每年舉辦國家級一類大賽近10項、國家級二類競賽70餘項,參與競賽人數達到1000多萬人,涉及的競賽職業工種有上百個。同時,各地區也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各級各類競賽活動。

競賽場上金戈鐵馬,隻為技能一展芳華。在衆多技能大賽中,總能看到這樣的留言:“當技術工人照樣能出彩”“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心聲,在大賽上不斷回響,在社會中廣泛傳播。


06

徐立平為鑄“利劍”不畏險,“雕刻”火藥三十年;彭祥華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祖國偏遠地區工程建設一線;孟劍鋒在厚度隻有0.6毫米的銀片上錾出細緻的紡織紋理……2015年,一部《大國工匠》專題片在央視熱播,講述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些不平凡的勞動者,大都沒有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緻,跻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相關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這是一種技能報國、技能成才的信仰追求。無論是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還是西方技術封鎖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無論是溫飽還沒有解決的時代,還是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都無法阻擋技術工人、技能人才對技能報國技能成才的孜孜追求。工人們吃住在車間,餓了就吃口幹糧,咬口鹹菜,困了就在廠房裡和衣而眠,隻為制作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在戈壁荒灘、深山峽谷,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隐姓埋名,隻為成功發射兩彈一星……他們把對技能的熱愛,對肩上責任、心中信念的執着,書寫在祖國大地,銘刻在人民心間,托舉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這也是百年來,中國技能閃耀世界的奧秘所在,也是他們勇往直前、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關鍵力量所在。

這是一種追求極緻的工匠精神。從青花瓷到中式園林,從魯班刻鳳、庖丁解牛到《考工記》《天工開物》,中國自古就不缺少“工匠基因”。用數控機床把毛坯打造成尺寸誤差在0.01-0.02毫米間的成品;一把锉刀锉削出精度0.003毫米的航空零件;時速達350公裡的“複興号”,離不開“一槍三焊”的獨門絕技;7毫米細的鋼絲吊起5輛小轎車;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闆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他們卓越的勞動創造、極緻的追求精神,展現出産業工人的技藝之美,閃耀着大國工匠的精神光芒。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砺。

這是一種永不服輸的奮鬥精神。“毛主席的好工人”尉鳳英、“焊接巧匠”高鳳林、“金牌工人”許振超、“油井女傑”束濱霞、“高空養路人”趙大坪、“機電大王”楊傑……一批批技能楷模和大師成長的背後,都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身影,都有着那種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建築石雕能“築”出世界冠軍、剪發剪成副教授,外賣騎手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擰螺絲可以“擰”成全國勞模,手持焊槍可以身披國旗走上國際大賽領獎台,這些驕人業績的取得,靠的就是那日日夜夜的鑽研奮鬥。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時代給予了技能人才展示自我的機遇,技能人才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了奮鬥的人生,為“你怎樣,中國技能就怎樣”做出了生動的注腳。


07

對曆史的最好回望,就是創造新的曆史。

翻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和技能等級認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這是一幅技能人才創新活力充分湧流的美好藍圖,更是一個新時代的夢想。

載着未來夢想啟航,懷着報國之志出發。今天,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跑道上全速奔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就是中國技能全速奔跑的關鍵所在、中國技能人才隊伍快速發展的根本保障。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蓄勢待發,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斷湧現,必将帶動工人階級整體素質的提升,從而使黨的階級基礎更加牢固,必将促進産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争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具有更強的競争優勢!

上一條:人社部關于印發“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下一條:2021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計劃安排
Baidu
sogou